防疫勤洗手,少去醫院與人多密集處,進出醫院、有呼吸道症狀、慢性病人戴口罩,多運動增強抵抗力!
:::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5)日上午前往虎頭山創新園區,出席「桃園市111年模範公務人員表揚大會」,逐一表揚17位模範公務人員,並與受獎人員的家屬親友一同合影、分享殊榮。鄭市長表示,模範公務人員的選拔是經各機關首長推薦,再由市府組成審議小組,以客觀、嚴謹的審查並討論後脫穎而出。今年桃園模範公務人員共計17位獲獎,其中,將由秘書長黃治峯及工務局科長邱建豪代表市府參加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選拔。鄭市長說,公務員是政府的骨幹,廉能有力的政府才能做好城市治理,導引城市的進步與發展,感謝所有獲獎公務員的努力,因應桃園城市發展所需,推出各種政策與建設,讓桃園達成「無聲的進步,有感的建設」。
為肯定獲獎同仁的努力,今日鄭市長也頒發每人獨一無二全身特製的公仔獎座,以及5萬元獎金與5日公假,以資獎勵。鄭市長提到,他擔任市長的7年半中,桃園的城市進步看得見、市民有感,近幾年,桃園的幸福感、認同感、光榮感均大幅提升,潛力、實力還有魅力也不斷地綻放。尤其當各縣市面對人口衰退的挑戰時,桃園自升格前的205萬人到226萬人,成長近21萬人,更成為六都中最年輕有活力,也最具成長動力的城市。鄭市長表示,公務員要有能力、有承擔,也要有創意,他鼓勵同仁不要害怕學習、改變與創新,盼桃園持續保有這樣的職場文化,才能不斷創新、進步。
鄭市長談到,有建築界奧斯卡獎美稱的「全球卓越建設獎」,今年於巴黎舉辦實體頒獎典禮,台灣代表團隊涵蓋中央與地方、政府部門與民間部門的建築作品,本次台灣共計獲得4金7銀的佳績,其中桃園市是台灣代表隊的焦點,由黃治峯秘書長率隊領獎,榮獲2金2銀的高度肯定。2項金獎分別為「大有梯田生態公園」、「橫山書法藝術館」;2項銀獎則為「中原生態埤塘公園」及「中路二號社會住宅」,充分顯示桃園在公共工程的進步,能夠獲得此項殊榮相當不容易。
鄭市長指出,秘書長黃治峯是市府推動各項重大公共工程的「總舵手」,協助市府解決許多困難問題,包含協助推動桃園航空城、公共工程導入循環經濟、採行智慧路燈及PFI成效式管理模式等創新政策;打造市立圖書館、美術館及橫山書法藝術館,創造城市亮點;推動路平專案、開瓶計畫、社宅及運動中心,並結合自然地景規劃大有梯田生態公園、大湳森林公園、風禾公園及浪漫台三線計畫,提供優質的共融休憩環境。此外,在疫情期間,更擔任市府疫情應變小組召集人,積極落實防疫作為。
鄭市長提及,參事蔡金鐘在領導地政局期間,不僅完成桃園高鐵車站、八德中路區段徵收、機場捷運區段徵收等多項土地開發計畫任務,積極保障地主權益的同時,也促進城市發展;此外,其長期推動地政業務有功,內政部考核地政局地籍、測量等多項業務,除連續多年經內政部考評為優等,也榮獲內政部第20屆「地政貢獻獎」。
鄭市長進一步分享每位獲獎者的優秀事蹟。他表示,青年事務局是年輕的單位,不斷推出創新政策,青年事務局專門委員温建源積極爭取團隊榮耀,尤其桃園青年體驗學習園區獲財政部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金擘獎,另外也包含國家卓越建設獎、國家建築金獎、社會企業城市認證等多項獎項肯定。疫情期間,更推出「防疫三雲計畫(雲社團、雲志工、雲課程)」,讓青年在疫情之下,仍能持續發揮創意和行動力,也督導推展出設計學群發展、青年志工線上服務計畫、原民青年運動休閒服務產業培訓、地方創生見習學院等全國首創計畫。
就業職訓服務處處長劉玉儀親力親為推升就業服務能量,使桃園的就業服務及職業訓練工作成為全國的領航者,桃園在青年就業、中高齡就業、勞動參與率或解決勞資爭議等方面皆為全國典範,防疫期間更努力創造多元職缺,積極滿足就業市場求才需求。
環境清潔稽查大隊大隊長羅文林在疫情發展之初,率先全國成立「防疫消毒大隊」,兩年多來共出動2萬3,000人次,消毒近4萬點次,並建立起人本、友善的清潔隊部防疫制度,為第一線隊員提供充足的防疫物資,照顧隊員工作權益,並確保垃圾清運勤務正常運行。而桃園不僅是全國唯一成立環境清潔稽查大隊的縣市,更擁有全國最大的環保志工組織,連續5年獲環保署資源回收金質獎及環境清潔考核特優的肯定。
鄭市長談到,人事處科長戴沁瀅推動健康職場計畫、辦理同仁防疫工作獎金,並建議放寛加班費限額,擬議加班費編列基準,合理補償同仁辛勞。而社會局科長陳彥良積極布建社區式長照設施、推動志願服務工作,使桃園榮獲國民健康署110年度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志工活躍獎,在天下雜誌110年幸福城市大調查社福力評比中,本市志工參與率獲六都排名第二肯定,並規劃設置全國首處社會救助機構「桃安居」,落實街友照顧,感謝陳科長的付出,讓社會局成為許多家庭的守護者。
鄭市長說,地政是建設之母,數值化、無紙化是未來地政業務持續推動的方向,感謝地政局科長吳澍源首創「地籍測量圖資整合管理系統」,將測量紙本圖籍掃描電子化匯入,便利圖資管理調閱,而在各項地籍圖重測業務上,也連年獲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的肯定。
工務局科長邱建豪長期推動本市道路、橋梁、人行道等養護工作,108年獲中華鋪面工程學會優秀從業人員奬;推動本市公園、兒童遊樂場與埤塘等新建工程,讓桃園的公園綠地建設成果得到市民肯定;辦理桃園區大有梯田生態公園新建工程及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暨地下停車場新建工程,致力提升施工品質,分別於109年及110年獲工程會金質獎最佳獎項特優。
水務局科長蘇鴻致力於提升工程品質及進度管控,使轄管工程督導及查核成績甲等比例由108年66%提升至110年90%;執行街口溪生態水岸步道工程獲金品獎第一座特優及工程會110年金質獎優肯定,同時也推動「同安綠水巷環境改善計畫」,將都市過去的灌溉水圳轉型成為都市綠水巷,相信將成為桃園推動綠水巷的典範。
秘書處科長張銘杰積極改善市政大樓軟硬體設施,包含辦理市政大樓公廁修繕工程、後棟市政大樓高低壓設備汰換工程及公共空間汰換LED照明燈具、後棟建築北側結構外牆修復工程,各項工程均秉持著在影響最小的情況下,達成提升市府園區設施優化的成果。交通局股長吳奇璋推動許多交通科技措施,包含首創「實體減速平台」、「車輛速度偵測提醒系統」,讓市區交通安全管理持續改善,大幅提升交通安全度。
資訊科技局主任許容禎推動資訊女力及資訊素養扎根活動,運用新型態科技行銷桃園,強化本市新創產業發展;協助2022智慧城市展策展,整合本市數位服務與防疫科技,2021年ASOCIO(亞洲及大洋洲運算產業組織)ICT Award獲頒數位政府獎。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組長謝宏政督辦1999專線榮獲工商時報服務業大評鑑第1名金牌獎,所輔導的地方創生提案獲國發會支持,108年也建立「施政成果透明資訊網」,讓民眾了解重大建設成果及進度。
鄭市長也指出,交通警察大隊組長連國豐創新全國科技執法態樣及籌設成立「科技執法中心」,今年也推動百大租賃式闖紅燈科技執法系統,擴大提升行車安全、促使駕駛遵循行車守法觀念,也讓警察執法能力不斷精進。而消防局小隊長張紘溢支援多起工廠及民宅火警事件,搶救重大災害奮勇盡職;108年負責訓練全國義消競技大賽獲消防人員組競賽3項全國第1;109年獲1111人力銀行舉辦全國最感人工作貢獻獎公職教育類第1名。
中壢區公所視導吳佳玲執行疫情急難紓困業務,規劃現場申辦動線及協調課室分工,即時回應民眾需求,109年及110年公所受理案件量為全市第1、2名;此外,108年及110年皆獲本府金桃獎性別平等最佳團隊獎及創新獎第1名,而在各項公所創新提案評比中,吳佳玲視導也都有傑出的表現。
今日包括市府秘書長黃治峯、參事蔡金鐘、人事處長林妙貞、法務局長周春櫻、青年局長陳冠穎、勞動局長吳宏國、環保局長呂理德、社會局長鄭貴華、工務局長賴宇亭、交通局長劉慶豐、水務局長劉振宇、消防局長謝呂泉、資科局長余宛如、研考會主委吳君婷、桃園區長洪清淵、警察局主秘廖恆裕、秘書處主秘葉宗賦、中壢區公所主秘鄭伊庭等均一同出席表揚大會。
鄭市長與林市長率領兩市的市府團隊一同參香,祈求城隍爺庇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鄭市長指出,桃園及新竹兩個城市在歷史上有非常深的淵源,早在1920年新竹州廳時代,桃園的桃園郡、中壢郡及大溪郡等三個郡,即隸屬新竹州的一部分;而桃園大廟景福宮旁的「西廟」,亦即桃園舊城的城隍廟也分香自新竹,顯示兩地在歷史與信仰文化上的共通性。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桃園與新竹一直是共同生活圈,有共同的語言、文化,還有共同的城市DNA。由於新竹都城隍廟是重要的信仰中心,許多桃園鄉親逢年過節都會來到新竹參拜,也會來廟口品嚐小吃。林市長特別感謝鄭市長率市府團隊來到新竹進行市政交流。
隨後鄭市長率領桃園市府團隊參訪新竹市立動物園,由林市長導覽解說,詳細介紹動物園的歷史與改造過程,並一一觀賞人氣動物明星河馬樂樂、大紅鶴、鴯鶓,以及日治時期留下的大鳥籠等。
今日包括桃園市政府副市長高安邦、秘書處長顏子傑、經發局長郭裕信、新聞處長詹賀舜、教育局長林明裕、資科局長余宛如、桃園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陳家濬、新竹市政府民政處長張力可、社會處長張柔、新竹都城隍廟管理人鄭來聖、總幹事鄭耕亞等均一同參訪。
王局長說明,市府為提升民眾保護力,這周持續規劃開設26處社區接種站,在7月6日提供BNT與高端疫苗、7月8日與7月9日則提供莫德納與高端疫苗,這三天不限年齡(BNT須滿12歲以上、莫德納18歲以上、高端20歲以上)與劑次,只要符合接種資格,都可以前往施打。針對65歲以上長者,市府仍提供免費愛心計程車接送往返社區接種站,完成接種的長者亦可領取700元禮券、2劑快篩試劑及桃園好米1包。如果這段期間有COVID-19確診,則建議以確診日為基準起超過3個月,且符合接種間隔再行接種疫苗。
王局長指出,桃園市居家照護目前在案數共2萬5,330人,照護案件累計44萬4,320人,已完成43萬7,742人,累計完成率約98.5%,確診民眾可主動與醫師討論在黃金治療期內,服用抗病毒藥物。本市截至7月3日,專責ICU開設54床、收治34人、ICU空床數20床,專責病房784床,收治267人;收治比率34.1%,空床數517床,醫療能量充裕。
王局長表示,昨(3)日桃園市社區醫療採檢站的看診人數為85人、PCR採檢人數140人,統計5月11日起,社區醫療採檢站累計看診人數為2萬5,381人, PCR採檢人數則為10萬7,632人。民眾若經快篩陽性,可就近選擇提供陽性判讀服務的30家醫院及269家診所,醫療院所會提供完善的照護服務。
王局長提到,指揮中心7月1日公布針對已解除隔離之確診個案,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於發病日或採檢日1-3個月內因症狀惡化以及PCR陽性(Ct值<27)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醫師可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並先比照確定病例處理,後續由疾病管制署各區管制中心研判是否為新的確定病例,並啟動相關防疫措施。
市政新聞

鄭市長表揚桃園市111年17位模範公務人員,肯定公務同仁追求創新,攜手達成「無聲的進步,有感的建設」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5)日上午前往虎頭山創新園區,出席「桃園市111年模範公務人員表揚大會」,逐一表揚17位模範公務人員,並與受獎人員的家屬親友一同合影、分享殊榮。鄭市長表示,模範公務人員的選拔是經各機關首長推薦,再由市府組成審議小組,以客觀、嚴謹的審查並討論後脫穎而出。今年桃園模範公務人員共計17位獲獎,其中,將由秘書長黃治峯及工務局科長邱建豪代表市府參加行政院模範公務人員選拔。鄭市長說,公務員是政府的骨幹,廉能有力的政府才能做好城市治理,導引城市的進步與發展,感謝所有獲獎公務員的努力,因應桃園城市發展所需,推出各種政策與建設,讓桃園達成「無聲的進步,有感的建設」。
為肯定獲獎同仁的努力,今日鄭市長也頒發每人獨一無二全身特製的公仔獎座,以及5萬元獎金與5日公假,以資獎勵。鄭市長提到,他擔任市長的7年半中,桃園的城市進步看得見、市民有感,近幾年,桃園的幸福感、認同感、光榮感均大幅提升,潛力、實力還有魅力也不斷地綻放。尤其當各縣市面對人口衰退的挑戰時,桃園自升格前的205萬人到226萬人,成長近21萬人,更成為六都中最年輕有活力,也最具成長動力的城市。鄭市長表示,公務員要有能力、有承擔,也要有創意,他鼓勵同仁不要害怕學習、改變與創新,盼桃園持續保有這樣的職場文化,才能不斷創新、進步。
鄭市長談到,有建築界奧斯卡獎美稱的「全球卓越建設獎」,今年於巴黎舉辦實體頒獎典禮,台灣代表團隊涵蓋中央與地方、政府部門與民間部門的建築作品,本次台灣共計獲得4金7銀的佳績,其中桃園市是台灣代表隊的焦點,由黃治峯秘書長率隊領獎,榮獲2金2銀的高度肯定。2項金獎分別為「大有梯田生態公園」、「橫山書法藝術館」;2項銀獎則為「中原生態埤塘公園」及「中路二號社會住宅」,充分顯示桃園在公共工程的進步,能夠獲得此項殊榮相當不容易。
鄭市長指出,秘書長黃治峯是市府推動各項重大公共工程的「總舵手」,協助市府解決許多困難問題,包含協助推動桃園航空城、公共工程導入循環經濟、採行智慧路燈及PFI成效式管理模式等創新政策;打造市立圖書館、美術館及橫山書法藝術館,創造城市亮點;推動路平專案、開瓶計畫、社宅及運動中心,並結合自然地景規劃大有梯田生態公園、大湳森林公園、風禾公園及浪漫台三線計畫,提供優質的共融休憩環境。此外,在疫情期間,更擔任市府疫情應變小組召集人,積極落實防疫作為。
鄭市長提及,參事蔡金鐘在領導地政局期間,不僅完成桃園高鐵車站、八德中路區段徵收、機場捷運區段徵收等多項土地開發計畫任務,積極保障地主權益的同時,也促進城市發展;此外,其長期推動地政業務有功,內政部考核地政局地籍、測量等多項業務,除連續多年經內政部考評為優等,也榮獲內政部第20屆「地政貢獻獎」。
鄭市長進一步分享每位獲獎者的優秀事蹟。他表示,青年事務局是年輕的單位,不斷推出創新政策,青年事務局專門委員温建源積極爭取團隊榮耀,尤其桃園青年體驗學習園區獲財政部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金擘獎,另外也包含國家卓越建設獎、國家建築金獎、社會企業城市認證等多項獎項肯定。疫情期間,更推出「防疫三雲計畫(雲社團、雲志工、雲課程)」,讓青年在疫情之下,仍能持續發揮創意和行動力,也督導推展出設計學群發展、青年志工線上服務計畫、原民青年運動休閒服務產業培訓、地方創生見習學院等全國首創計畫。
就業職訓服務處處長劉玉儀親力親為推升就業服務能量,使桃園的就業服務及職業訓練工作成為全國的領航者,桃園在青年就業、中高齡就業、勞動參與率或解決勞資爭議等方面皆為全國典範,防疫期間更努力創造多元職缺,積極滿足就業市場求才需求。
環境清潔稽查大隊大隊長羅文林在疫情發展之初,率先全國成立「防疫消毒大隊」,兩年多來共出動2萬3,000人次,消毒近4萬點次,並建立起人本、友善的清潔隊部防疫制度,為第一線隊員提供充足的防疫物資,照顧隊員工作權益,並確保垃圾清運勤務正常運行。而桃園不僅是全國唯一成立環境清潔稽查大隊的縣市,更擁有全國最大的環保志工組織,連續5年獲環保署資源回收金質獎及環境清潔考核特優的肯定。
鄭市長談到,人事處科長戴沁瀅推動健康職場計畫、辦理同仁防疫工作獎金,並建議放寛加班費限額,擬議加班費編列基準,合理補償同仁辛勞。而社會局科長陳彥良積極布建社區式長照設施、推動志願服務工作,使桃園榮獲國民健康署110年度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志工活躍獎,在天下雜誌110年幸福城市大調查社福力評比中,本市志工參與率獲六都排名第二肯定,並規劃設置全國首處社會救助機構「桃安居」,落實街友照顧,感謝陳科長的付出,讓社會局成為許多家庭的守護者。
鄭市長說,地政是建設之母,數值化、無紙化是未來地政業務持續推動的方向,感謝地政局科長吳澍源首創「地籍測量圖資整合管理系統」,將測量紙本圖籍掃描電子化匯入,便利圖資管理調閱,而在各項地籍圖重測業務上,也連年獲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的肯定。
工務局科長邱建豪長期推動本市道路、橋梁、人行道等養護工作,108年獲中華鋪面工程學會優秀從業人員奬;推動本市公園、兒童遊樂場與埤塘等新建工程,讓桃園的公園綠地建設成果得到市民肯定;辦理桃園區大有梯田生態公園新建工程及1895乙未戰役紀念公園暨地下停車場新建工程,致力提升施工品質,分別於109年及110年獲工程會金質獎最佳獎項特優。
水務局科長蘇鴻致力於提升工程品質及進度管控,使轄管工程督導及查核成績甲等比例由108年66%提升至110年90%;執行街口溪生態水岸步道工程獲金品獎第一座特優及工程會110年金質獎優肯定,同時也推動「同安綠水巷環境改善計畫」,將都市過去的灌溉水圳轉型成為都市綠水巷,相信將成為桃園推動綠水巷的典範。
秘書處科長張銘杰積極改善市政大樓軟硬體設施,包含辦理市政大樓公廁修繕工程、後棟市政大樓高低壓設備汰換工程及公共空間汰換LED照明燈具、後棟建築北側結構外牆修復工程,各項工程均秉持著在影響最小的情況下,達成提升市府園區設施優化的成果。交通局股長吳奇璋推動許多交通科技措施,包含首創「實體減速平台」、「車輛速度偵測提醒系統」,讓市區交通安全管理持續改善,大幅提升交通安全度。
資訊科技局主任許容禎推動資訊女力及資訊素養扎根活動,運用新型態科技行銷桃園,強化本市新創產業發展;協助2022智慧城市展策展,整合本市數位服務與防疫科技,2021年ASOCIO(亞洲及大洋洲運算產業組織)ICT Award獲頒數位政府獎。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組長謝宏政督辦1999專線榮獲工商時報服務業大評鑑第1名金牌獎,所輔導的地方創生提案獲國發會支持,108年也建立「施政成果透明資訊網」,讓民眾了解重大建設成果及進度。
鄭市長也指出,交通警察大隊組長連國豐創新全國科技執法態樣及籌設成立「科技執法中心」,今年也推動百大租賃式闖紅燈科技執法系統,擴大提升行車安全、促使駕駛遵循行車守法觀念,也讓警察執法能力不斷精進。而消防局小隊長張紘溢支援多起工廠及民宅火警事件,搶救重大災害奮勇盡職;108年負責訓練全國義消競技大賽獲消防人員組競賽3項全國第1;109年獲1111人力銀行舉辦全國最感人工作貢獻獎公職教育類第1名。
中壢區公所視導吳佳玲執行疫情急難紓困業務,規劃現場申辦動線及協調課室分工,即時回應民眾需求,109年及110年公所受理案件量為全市第1、2名;此外,108年及110年皆獲本府金桃獎性別平等最佳團隊獎及創新獎第1名,而在各項公所創新提案評比中,吳佳玲視導也都有傑出的表現。
今日包括市府秘書長黃治峯、參事蔡金鐘、人事處長林妙貞、法務局長周春櫻、青年局長陳冠穎、勞動局長吳宏國、環保局長呂理德、社會局長鄭貴華、工務局長賴宇亭、交通局長劉慶豐、水務局長劉振宇、消防局長謝呂泉、資科局長余宛如、研考會主委吳君婷、桃園區長洪清淵、警察局主秘廖恆裕、秘書處主秘葉宗賦、中壢區公所主秘鄭伊庭等均一同出席表揚大會。

「桃園‧新竹市政交流」,參拜新竹都城隍廟、參訪新竹市立動物園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4)日下午率領市府團隊,前往新竹都城隍廟參拜,隨後也參訪新竹市立動物園進行「桃園‧新竹市政交流」。鄭市長表示,新竹舊城以城隍廟為中心點而發展起來,城隍廟商圈也是新竹非常有魅力的商圈,因此今日桃園市與新竹市政交流的第一站,即來到新竹都城隍廟參香。而桃園市和新竹市是「雙城一家親」,不僅有共同的生活圈,平時也有許多宗教文化交流。鄭市長表示,桃園目前正舉行「大溪大禧」地方節慶,在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的遶境文化祭典中,感謝新竹都城隍廟60人特別前往桃園參加開幕式,由此感受到桃園及新竹兩地的熱情與默契。鄭市長與林市長率領兩市的市府團隊一同參香,祈求城隍爺庇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鄭市長指出,桃園及新竹兩個城市在歷史上有非常深的淵源,早在1920年新竹州廳時代,桃園的桃園郡、中壢郡及大溪郡等三個郡,即隸屬新竹州的一部分;而桃園大廟景福宮旁的「西廟」,亦即桃園舊城的城隍廟也分香自新竹,顯示兩地在歷史與信仰文化上的共通性。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桃園與新竹一直是共同生活圈,有共同的語言、文化,還有共同的城市DNA。由於新竹都城隍廟是重要的信仰中心,許多桃園鄉親逢年過節都會來到新竹參拜,也會來廟口品嚐小吃。林市長特別感謝鄭市長率市府團隊來到新竹進行市政交流。
隨後鄭市長率領桃園市府團隊參訪新竹市立動物園,由林市長導覽解說,詳細介紹動物園的歷史與改造過程,並一一觀賞人氣動物明星河馬樂樂、大紅鶴、鴯鶓,以及日治時期留下的大鳥籠等。
今日包括桃園市政府副市長高安邦、秘書處長顏子傑、經發局長郭裕信、新聞處長詹賀舜、教育局長林明裕、資科局長余宛如、桃園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陳家濬、新竹市政府民政處長張力可、社會處長張柔、新竹都城隍廟管理人鄭來聖、總幹事鄭耕亞等均一同參訪。

桃園今日新增2,411例本土個案,疫情單日下降24.94 %、疫情穩定收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桃園新增2,411例本土個案,市府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相較昨(3)日3,212例,桃園疫情單日下降24.94 %,其中65歲以上個案占8.71 %、18歲以下個案占21.94 %;而全國今日則是新增2萬3,045例,較昨日3萬2,567例,下降29.24 %,整體趨勢緩慢往下。王局長說明,市府為提升民眾保護力,這周持續規劃開設26處社區接種站,在7月6日提供BNT與高端疫苗、7月8日與7月9日則提供莫德納與高端疫苗,這三天不限年齡(BNT須滿12歲以上、莫德納18歲以上、高端20歲以上)與劑次,只要符合接種資格,都可以前往施打。針對65歲以上長者,市府仍提供免費愛心計程車接送往返社區接種站,完成接種的長者亦可領取700元禮券、2劑快篩試劑及桃園好米1包。如果這段期間有COVID-19確診,則建議以確診日為基準起超過3個月,且符合接種間隔再行接種疫苗。
王局長指出,桃園市居家照護目前在案數共2萬5,330人,照護案件累計44萬4,320人,已完成43萬7,742人,累計完成率約98.5%,確診民眾可主動與醫師討論在黃金治療期內,服用抗病毒藥物。本市截至7月3日,專責ICU開設54床、收治34人、ICU空床數20床,專責病房784床,收治267人;收治比率34.1%,空床數517床,醫療能量充裕。
王局長表示,昨(3)日桃園市社區醫療採檢站的看診人數為85人、PCR採檢人數140人,統計5月11日起,社區醫療採檢站累計看診人數為2萬5,381人, PCR採檢人數則為10萬7,632人。民眾若經快篩陽性,可就近選擇提供陽性判讀服務的30家醫院及269家診所,醫療院所會提供完善的照護服務。
王局長提到,指揮中心7月1日公布針對已解除隔離之確診個案,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於發病日或採檢日1-3個月內因症狀惡化以及PCR陽性(Ct值<27)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醫師可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並先比照確定病例處理,後續由疾病管制署各區管制中心研判是否為新的確定病例,並啟動相關防疫措施。
桃園誌
